作为广东人早餐的主角之一,肠粉有着久远的历史。
据说其起源于唐朝的泷州(今广东罗定市),由当地的一种传统美食油味糍演变而成。当地人称之为“龙龛糍”。肠粉之名大有来头。
乾隆年间,乾隆皇帝游江南,听了吃货大臣纪晓岚的美言,专门拐到罗定吃龙龛糍。当吃到这种“爽、嫩、滑”的龙龛糍时,乾隆赞不绝口,并乘兴说:这糍并不算是糍吧,反而有点像猪肠子,不如就叫肠粉吧。肠粉因而得名,并在广东传开。在清代末期,在广州街头就响起了肠粉的叫卖声。
广东肠粉学习报名电话:400-806-3323广东肠粉因不同的制作工具和方法分成两种“流派”:一种是布拉肠粉(将米浆置于布上蒸成,又叫布拉蒸肠粉);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。
布拉肠粉是以品尝馅料为主(肠粉浆大部分是使用粘米粉再添加澄面、粟粉和生粉),而抽屉式肠粉(肠粉浆是使用纯米浆做成)主要品尝肠粉粉质和酱汁调料。
虽然用料是一样,用具亦相同,但是一百家食店做的肠粉有一百种味道。能算得上好肠粉的,要达到嫩、滑,有韧性。嫩是指吃在嘴里不粘口,入口及化百吃不腻,有韧性是指用筷子夹起来不会断,肠粉汤汁浇上去用筷子夹肠粉不会烂。
另外,肠粉的味道好不好,酱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即便是没有肉也没有蛋的斋肠粉,好的酱汁浇上去顿觉满口鲜,回味无穷。酱汁是一碟肠粉的“灵魂”。无论是小食店还是大茶楼,其肠粉受食客欢迎,必然少不了其私家调制的酱汁。
肠粉之于番禺人,犹如咖啡之于外国人,每天的醒神之选。广东人即使每天吃肠粉都不会厌不会腻,除了每一家食店秘制的酱汁令人回味、令人上瘾外,千变万化的馅料,即使一星期食足七天,每天都可以不同款。
常见的猪肉、牛肉、鱼片、猪肝、虾仁肠粉;清淡的斋肠、蛋肠、罗汉斋肠粉;新颖的炸两肠粉(肠粉包着油炸鬼)……
晨早吃上一碟嫩滑美味的肠粉,为一天新开始充电,元气满满。
猪肠粉与肠粉一字之差,外地人往往会混为一谈。其实两者并非同一食物,食法和味道自然也不尽相同。这两者番禺人是不会混淆的。
猪肠粉也是用米浆制作,但是却与肠粉不同,猪肠粉是由米浆卷成卷状然后切粒,每粒的横切面有如树木的年轮般成不规则的圈状,猪肠粉并无馅料,淡而无味,须配以不同风味的酱油而食。在番禺,猪肠粉的“流行”程度远低于肠粉。
一顿美味的早餐如此重要,若是敷衍了事,真是辜负自己。明早,就来一碟肠粉,醒一醒神。
培训培训合作可以拨打我们上面的免费电话了解哦。